科室简介
华中医院胸外科是中南地区最早的胸部疾病专业外科之一,已近90年历史,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一流的胸外科疾病治疗中心,在医疗、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居全国领先之列,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省重点学科,年即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为当时中南地区首个可招收胸外科博士生的科室。年胸外科评为卫生部胸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湖北省工作部所在地,年成为湖北省胸部外科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目前拥有4个综合病区:医院本部、医院肿瘤中心及医院西院。各院区治疗各具特色,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医生均为本部派驻、培养。科室共拥有床位张,医生31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近年年手术量近台,微创手术比例80%,其中包含大量高难度手术。目前,胸外科由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廖永德教授担任科室主任。
特色医疗
胸外科在全国率先规模化开展胸腔镜及纵隔镜微创手术,以手术安全、彻底、生存时间长名列华中地区前茅,经多年不断创新和改良,已形成特色:
1.肺部小结节、磨玻璃结节的微创手术:采用现代影像学、超声纤支镜、肺穿刺、人工智能和基因组学等多种先进手段和多学科诊治模式,准确筛选出具有手术适应症患者;同时结合立体的三维(3D)重建技术精准术前定位肺部结节;施行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及机器人微创手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进一步确定手术范围,既精准微创切除病灶,又最大限度减少损伤和保护肺功能。国际首创的精准快捷染色辨别肺段边界法使解剖性肺段切除更趋完美。
2.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胸部疾病: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近乎“零出血”的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剑突下胸腔镜胸腺瘤、纵隔肿瘤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的快速康复肺手术等高水平胸腔镜手术。
3.机器人微创手术:具有放大10倍更加清晰的视野,比人手更灵巧的精细操作,代表微创手术新时代。我科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肺叶、肺段切除,食管癌根治手术、纵隔肿瘤切除等。
4.难治性胸部肿瘤扩大根治术:常规开展支气管袖式肺癌根治术、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式肺癌根治术、肺动脉成形、修补和置换术等;上腔静脉置换术、部分心房切除、各种隆突切除重建;残胃食管癌结肠代食管术、肺癌复发二次手术等高难度手术。
5.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严格按照最新版的肺癌、食管癌治疗指南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确保疗效和准确分期,努力推动我省胸部肿瘤手术治疗的规范化。肺癌、食管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已成为我胸外科的特色之一。我科与呼吸科、消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形成肺癌、食管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为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综合治疗。
6.胸壁畸形和肿瘤的治疗和修复:微创手术治疗漏斗胸、鸡胸;胸壁肿瘤根治切除后,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量身定做重建材料,美观、真实还原胸廓形态和功能。
7.胸外科术后疑难杂症的治疗:用手术或内镜封堵等行之有效方法治愈各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瘘,有独特经验;大部分患者均因外院治疗效果不好转诊而来。
8.重症胸部创伤外科治疗:胸腔镜、支持方法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我科重症胸外伤、尤其多发伤的诊治处于领先水平。
教学科研
协和胸外科科研力量雄厚,是中南地区最早获胸外科硕士、博士培养资质基地,在肺癌、肺移植等领域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专项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资助。其中肺移植系列基础研究包括排斥、免疫、血管病变机制、体外肺灌注、移植鼠模型等处于国际先进前列,雌激素促肺腺癌发生和转移系列研究,抗雌激素延缓和逆转TKI靶向耐药系列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肺癌转移机制系列研究也已成为我科特色;以上系列研究均极具临床转化潜力,将来成为我科临床特色。
1、科研课题承担情况
科室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参与与课题,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1项、省部级基金十余项。
2、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SciTranslMed》、《Transplantation》、《AnnThoracSurg》、《JThoracCardiovSur》等国际权威期刊,显示了学科强大的科研实力。
3、开展临床试验情况
目前已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包括肺癌相关的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及前瞻性研究,胸腔镜下食管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相关肺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食管癌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4、著作出版情况
主编专著5部,参编著作及教材10余部。
5、学科培养情况
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每年培养胸心专业规培生8名。迄今为止,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胸外科临床医师,医院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
专家介绍
廖永德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肺癌、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和靶向及免疫治疗
个人简介:从事胸外科临床和研究20多年,担任众多国内外胸部肿瘤治疗与研究职务,多家权威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现任胸外科主任。曾在世界著名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工作和研究多年。长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国际先进的有效诊治方法,近期和远期疗效卓越。手术既彻底根治,又保存良好生活质量。对所有病人长期跟踪指导。系肺癌、食管癌网络最为推荐专家。个人年手术超过例,微创手术超过80%,处于领先地位,有多个创新术式发表在国际胸外科顶级杂志上(ATS/JTCVS)。
率先常规开展的领先新技术有:
1、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肺结节
2、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
3、“零出血”的食管癌微创根治术
4、中晚期肺癌先靶向治疗再手术,使不治变成能治和治好
5、肺癌靶向和联合靶向治疗、延缓和逆转耐药治疗
6、肺癌和食管癌免疫治疗再手术切除(新辅助免疫治疗)
7、机器人微创手术
基础研究上长期探索雌激素促进肺癌发生、转移和耐药的新学说、新机制及临床转化,是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和富有影响力研究团队之一,系列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发表SCI论著20多篇,含多篇A类论著和不俗论文;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最佳论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编或参编多部专著,包括3部研究生教材。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李劲松
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食管、肺、纵隔等胸部良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个人简介: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留医院工作至今,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年至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年晋升主任医师。
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委、湖北省胸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湖北省工作部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理事、湖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currentMedicalScience?编委。
承担及参与国家、省部级及校内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获“裘法祖优秀医学论文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近三年SCI收录论文8篇。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科内率先开展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胸腔镜下食管胃腔内吻合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率先在院内组建“肺多发结节MDT团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翟伟
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肺、食管、纵隔、胸壁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个人简介:胸外科副主任。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留校入职医院胸外科学习工作至今,期间获胸外科硕士、博士学位,并于.07–.10在瑞医院胸外科作博士后工作,年在美医院胸外科做高级访问学者。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国际抗癌基金会基金等10余项基金课题,发表SCI收录文章10余篇,其中包括移植类顶级期刊TRANSPLANTATION、THEJOURNALofHEARTANDLUNGTRANSPLANTATION。
现任瑞士胸外科会员、中国国际医疗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湖北工作部秘书、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分会食管癌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评委、担任多家杂志编委或特约审稿人。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肺部小结节、肺部肿瘤、食管疾病、纵隔疾病等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与国际接轨,尤其是近10年来在胸外科疾病特别是肺部结节的微创治疗方面与国际同步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效果好,恢复快,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江科
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胸部良性、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等)的规范化、标准化、微创化外科手术治疗
个人简介:胸外科副主任,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专家,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医院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委会数字课程考核组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肺癌专业委员会胸腔镜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年至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ThomasEStarzl器官移植中心全额奖学金资助,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学习移植相关技术。主要从事胸部肿瘤和胸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专注于胸部良性、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等)的规范化、标准化、微创化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肺癌扩大根治手术,如大血管置换,心房切除等胸外科领域的尖端手术,目前尤其擅长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胸外科手术。有很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高质量医学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十余篇,参加编写胸外科专业书籍3部。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杨光海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肺结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手汗症,漏斗胸等胸外科疾病的胸腔镜微创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个人简介:胸外科*支部书记。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的研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卫计委面上项目一项,主持湖北省生物靶向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多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分别于、、、年获医院“优秀教师奖”和“教学先进个人奖”。擅长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的胸腔镜微创治疗和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王家顺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食管肿瘤、肺肿瘤、纵隔肿瘤及其他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个人简介: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长期致力于食管肿瘤、肺肿瘤、纵隔肿瘤及其他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专家。自年开始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新技术,在“微创”胸部外科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曾有两项课题分别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胸外科专著一部,参编医学专著一部。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下午
潘永成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胸部良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个人简介:年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医院胸外科工作,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胸外疾病的研究。擅长老年人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外科诊断和治疗。对胸部疑难杂症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此外,目前致力于“晚期肺癌”的包括“冷循环射频消融术”等的综合治疗、终末肺气肿病人的肺减容术、胸部小切口及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微创手术的新业务开展。从业近20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资料,总结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临床本科生、进修生和硕士研究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专家。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汪文东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肺部肿瘤、肺小结节、食管肿瘤、纵隔肿瘤、气胸、肺大疱等胸外疾病的诊治和微创手术
个人简介:年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6年制德语班后在医院胸外科工作,年至年在本院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年校际交流至德国杜伊斯堡-医院学习,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年全麻手术量近台,医院先进工作者,为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赵峰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肺、食管、纵隔、胸壁等疾病的单孔胸腔镜手术
个人简介: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湖北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胸外科分会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年毕业于江苏徐州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年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外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肺癌外科专家周清华教授。-赴美在斯坦福医学中心,医院和洛杉矶西达赛纳医疗中心做访问学者,获得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奖学金一项。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单孔胸腔镜手术,肺手术单孔率80%以上,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发表文章二十多篇。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王思桦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业特长:肺结节及磨玻璃结节的诊治,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下单孔肺癌根治术,食管癌等胸外科疾病微创外科治疗,肺移植
个人简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基金会胸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临床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移植杂志》和《TheClinicalRespiratoryJournal》特邀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和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项目,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文章16篇,影响因子累计60分,其中最高影响因子12分。
致力于肺结节、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微创治疗,常规开展微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率先开展保留自主呼吸无痛化胸外科手术,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对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治疗有独到见解,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多例,主刀并参与胸心外科手术近千台,手术效果好,获得病患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
聂君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长期致力于胸外科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食管疾病(食管良恶性肿瘤、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微创手术治疗、肺部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诊治、局部晚期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巨大纵膈肿瘤以及终末晚期肺疾病肺移植治疗等领域均有一定造诣。
个人简介:胸外科专业博士毕业,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中注重将临床诊疗与医学研究相结合,为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微创化、个体化治疗,不断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同时竭力保证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科研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会员。年至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ThomasEStarzl器官移植中心进行心肺移植临床和基础的博士后研究,并于UPMCShadysideHospital胸外科师从Dr.Luketich学习食管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目前,本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七项,年至年连续四次发表论文参加美国器官移植大会(ATC)交流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其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器官移植领域排名第一的AmJTransplant杂志。任现职以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著2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SCI收录9篇。
作为我校全英文临床专业培训老师指导医学院留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荣获竞赛最高奖项——优异团体奖、最佳团体合作奖和急诊单项优秀奖3个奖项。执笔参与编写人卫版全国高等学校《外科学》教材胸外科章节以及医学研究生《心胸外科学高级教程》等教材。同时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ResearchandPractice、JournalofSurgery等杂志编委,为AnnalsofPulmonology、TheOpenAnesthesiologyJournal、AmericanJournalofHealthResearch等杂志特邀审稿人。本人荣获年第六届菁英杯全国胸外科优秀青年医师手术技术大赛两湖赛区微创食管组亚*。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